What's new

Over 100 Pakistani Students Training in China Under CPEC: Power Jobs for Pakistan -- Two Part Video

. . . . . . .
So. Have You visited "THE GROUND" ? Now ? Or EVER ?
images


images
 
. . . . . .

Some inform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rticle:

1. 100 Pakistan trainees are the newly hired local employees from 16,000 candidates

2. Bin Qasim coal-firing power plant will house 2 660MW super-critical electricity generators

3. In temporary camp, 4-6 employees will share one room, furnished with A/A, TV, washing
machine and water heater. Once the project becomes operational, employees will have permanent dormitory based on double occupancy, managers will have their own rooms.

4. The salary of regular employees will be twice as much as other local companies, and managers will have a salary as high as 5 times local level.

5. There will be 3 dinning halls with local chiefs to serve Pakistan employees. Local employees will have paid public holidays. There will be prayer rooms and other religious facilities at the camp.

6. The training started on Oct. 15, 2016, and lasts 6 months. Pakistan trainees have complete their training, and ready to go back to Pakistan.


  1. 【一带一路旗舰篇】百名“洋员工”电建求学记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耿兴强 摄影师:王鑫元 时间:2017-03-31 字体:[ 分享

在22岁的巴基斯坦小伙阿迦·萨德·可汗的眼里,中巴经济走廊像一条红线,将阿拉伯东海岸的卡西姆燃煤电站,与万里之外的中国电建甘肃能源崇信电厂,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2016年10月,阿迦·萨德·可汗和其他99名同伴一起,作为参与卡西姆燃煤电站运维工作的巴籍员工,来到甘肃崇信电厂,进行为期半年的技术培训。如今,他已顺利结业,准备回到巴基斯坦投身家乡的能源建设。

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电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集成全产业链优势,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设备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导向。在这个战略导向的引领下,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卡西姆电站,积极推动本土化战略,吸引了大批的当地籍员工加入中国电建,开始他们充满希望和憧憬的职业生涯。

于是,有了现在百名“洋员工”来到中国电建求学的故事。

百里挑一:中国电建受“洋学生”热捧

NED大学是巴基斯坦最好的理工类大学之一,被称作巴基斯坦的“清华”。

毕业于该校的阿迦·萨德·可汗,在看到卡西姆燃煤电站的招聘运维员工的信息时,学习电气专业且成绩优异的他信心满满,毫不犹豫的带上简历前往应聘。

卡西姆电站是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最大海外项目,是“一带一路”战略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首批落地项目。电厂采用2台660MW超临界机组,投产后,将大大缓解巴基斯坦电力短缺的局面,并对巴基斯坦国家调整电力及能源结构、缓解供需矛盾、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阿迦·萨德·可汗虽然为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他来到招聘办公室时,却还是被竞争的激烈程度惊呆了。递交书面简历并接收初步审核的应聘人员,足足有几百人,队伍排出了几百米长。随后的信息更是让自信的穆巴沙变的忐忑起来,招聘的岗位共100个,但应聘人员却达到了惊人的1.6万人。

1:160!激烈程度远超中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公务员应聘。中国电建的岗位为何如此受热捧?负责招聘的主考官解释说,其一是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临时营地,巴方员工居住在四人间或六人间内,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等电器是标配。待项目建成后,运维人员将搬入永久营地的双人间,高级管理人员则可以独享单人间。其二是优厚的薪资。在卡西姆电站,普通员工的工资能达到当地企业的2倍以上,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的工资甚至高达5倍。同时,卡西姆电站开设有3个巴基斯坦风味的食堂,一日三餐由当地厨师烹制美食。在“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巴基斯坦重要节日,当地员工可享受带薪休假待遇,营地还专门设立了祈祷室等宗教设施。

而对于阿迦·萨德·可汗来说,他更看重的是卡西姆电站带给他的成长平台。他说:“中国电建是我知道的最好的中国企业之一,卡西姆电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开拓了视野。我的父母都以我为骄傲,我要努力工作,用我所学到的本领服务中国电建和我的国家。”

最终,在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100名巴籍斯坦籍新员工脱颖而出,而阿迦·萨德·可汗也凭着优异的表现榜上有名。这100名新员工来自巴基斯坦10余所著名大学,其中还有3名在中国留学归来的毕业生,他们的专业涵盖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管理、财务等5大类。而以往,在巴基斯坦,只有伊斯兰堡、卡拉奇和拉合尔几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能找到心仪的工作,超过80%的应届毕业生会先就业再择业。

甘肃能源公司经过反复研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策,让100名新员工到甘肃能源崇信电厂进行集中培训,一是两座电厂的技术参数非常相近,二是现场培训有助于新员工更快的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三是在中国培训可以加快他们对中国文化和电建企业文化的理解,更快的融入电建团队。

2016年10月15日,他们辗转从卡拉奇飞到北京,又从北京转机到西安,再乘坐大巴到达甘肃崇信电厂。当阿迦·萨德·可汗踏上中国的土地,抬头看到电厂那雄伟的厂房和高耸入云的烟筒时,看到热情相迎的电厂领导和未来的中国同事,心里油然升起一种感动,更有一种激情的斗志。

他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说:“这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大国情怀:倾情分享先进的中国技术

在大踏步“走出去”的过程中,除了世界奉献高质量的精品电站,中国电建更加注重与所在国分享先进的工程技术,带动所在国工业水平的提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民族开放包容、真诚友善的大国情怀。

如何做好这一百名“洋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进而推动中国电建电力运营工作的培训水平,为国际电力运营产业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

中国电建抓住契机,在甘肃能源崇信电厂成立了电力运维实训基地,并与上海电力学院合作成立“一带一路”能源电力人才培训基地、与西安外国语大学合作成立国际业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合作单位,打造中国电建集团电力运维业务的国际化战略平台;校企合作、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前沿性示范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专业化人才输出平台,为中国电建集团的转型升级、为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战略和人才支撑。

首批一百名“洋员工”成为这一系列部署的切实受益者。经过科学的调研安排,培训分理论培训、安全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电厂跟班实习和仿真机培训四个阶段。理论培训由上海电力学院教授授课,其他各阶段培训由甘肃能源公司火电专业技术人员授课。

23岁的穆巴西尔,自信开朗,无论做什么事,都自信能做到最好。但是,熟悉和掌握电厂锅炉和汽轮机运行的热控测点系统图,却成为他的一个“拦路虎”。一张A3纸满满的电力设备符号和线路,要做到牢记于胸,快速的默画出来才算达到要求。

在经过几天的学习记忆后,穆巴西尔发现自己默画系统图时,不是将阀门标错、漏画,就是线路出问题,反复多次,效果都不太好。他的班长——热控专家赵国亮也急在心里,经过仔细观察和琢磨,赵国亮发现穆巴西尔记不好的原因,在于对系统图的理解不够深刻。于是他总结出了“四步记忆法”:第一步先画主设备,第二步将设备按系统流向连接起来,第三步把阀门和系统分支加入进去,第四步补充热控测量仪表。

穆巴西尔在把每一步的内容理解透彻以后,再画热控测点系统图时变得游刃有余。他开心的把个方法推广给他的同学们。赵国亮也通过这次的经验,向学员们教授了一句中国名言 “三思而后行”:在记忆专业知识之前,一定要认真思考,掌握设备及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这样再学习时就容易多了。这句中国名言,现已成为“洋学员”们的座右铭,深深的印在脑海里,并指导着他们的学习和工作。

阿撒恩是“洋学员”中汉语进步最快的学员,每天都操着不太标准的汉语,积极的与中方员工沟通和学习,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用汉语说出锅炉专业常用的工具名称。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崇信电厂提前对厂区的标示牌、机组的集控操作平台、仿真机训练平台以及电厂的运行规程、操作规程等作了英汉双语化的升级。

不仅“洋学员”们积极学习汉语,中方同事也积极的向他们学习英语。经过一个月的相互磨合,基本实现了顺畅的沟通和交流。

“授人以鱼”同时“授人以渔”。在海外项目实施中,中国电建注重发掘当地有资质和潜力的分包企业,积极主动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工程分包联系,分享先进工程技术和管理理念,加大当地工程技术、安全、质量等高级技工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和教育。

Descon公司是卡西姆电站项目的分包商,土建工程师卡姆兰•哈什米经过在卡西姆电站一年多的工作,在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方面均得到较大地提升。如今,他已被提升为技术主管,被派往该公司另一个项目挑大梁。“这完全得益于在卡西姆项目的工作和学习经历,真心的感谢中国电建!”

中巴情深:有一种友谊叫巴铁

初春的一个晚上,崇信电厂职工宿舍明亮的灯光,在空旷的夜色中显得那样安祥而宁静。

锅炉工程师王鑫元,接到他的巴籍学员的邀请,要他到603房间去帮他们解决几个疑难问题。当他刚来到房间门口,房门突然打开了,里面彩灯闪烁,巴基斯坦的小伙们一起欢快的对着他唱起生日快乐歌……

猝不及防的王鑫元,一下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洋学生”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他这位“中国师傅”的敬意和祝福!

在欢快的具有巴基斯坦风情的音乐声中,巴基斯坦的小伙子们把王鑫元围在中间,一边跳着,一边齐声喊“王师傅!讲几句”。王鑫元眼含热泪,却激动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中国和巴基斯坦,相隔万水千山,不同的是文化和风俗,相同的是真诚和善良。小组长阿布加德的床头上,堆放着不少从网上购买的礼物。他介绍说,妹妹是个护士,所以给她买了一个粉色的听诊器;母亲喜欢中国的丝绸,所以为她买了中国衣服;另外中国产的手机又便宜质量又好,一下买了五部,准备送给亲戚和朋友。

“这要感谢我的中国师傅杨建伟!这些礼物都是他在网上帮我反复挑选购买的,中国的网购太方便了!”。

阿里达夫有一个非常霸气的中文名字叫马超。当问他名字的来历时,他说是经过认真研究,发现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氏居多,于是给自己取名马超。为加强巴籍学员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甘肃能源公司组织大家参观附近的崆峒山和崇信县文化馆等活动。阿里达夫感慨地说:“中国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我感到十分震撼,我热爱这个国家,更热爱我的中国同事!”

除了羡慕中国美丽的风景和文化,阿里达夫最佩服的就是中国同事的勤劳。“他们每天早早起来,一整天都在勤奋的工作,效率特别高。”他说,“我想这大慨是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的原因。”在中国同事的影响下,学员们的纪律性不断提高,如今都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习惯。

奶茶是巴籍学员们最喜欢的传统食物。他们把买来的牛奶加水烧开,放入粉末状的红茶慢慢熬煮,再加入糖。阿布加德每逢业余时间煮了奶茶,都会邀请中国同事过来品尝。大家围坐在宿舍的床上,交流工作和生活,不时发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

为了尊重巴籍学员的文化传统,关心他们的生活。甘肃能源公司在宿舍区专门设置了祈祷室,并根据巴方的传统进行了精心布置。同时开办了清真食堂,按照巴方的口味制作食物,还增加了兰州拉面、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清真食品,受到了巴籍员工的欢迎。

今年3月的一个夜晚,一场罕见的大雪不期而至。凌晨四点钟,起来上厕所的德里哈里,不经意的向窗外一望,立刻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喊起来:“下雪了!下雪了!”从未见过下雪的巴籍学员们,纷纷从床上跳起来,有的顾不上穿鞋子,赤着脚就冲下楼,扑到雪地里。他们快乐的打起雪仗,情不自禁地在雪地里打滚。看到他们快乐的样子,中国同事也受到感染,一起加入到打雪仗、堆雪人的行列中来。德里哈里说,那一晚,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记忆。

转眼间,培训圆满结束。甘肃能源公司为这些“洋学员”们举行了隆重的结业典礼。阿迦·萨德·可汗等9名优秀学员代表走上领奖台,高高捧起具有巴基斯坦风格的蓝色结业证书和中国红的荣誉证书,台下顿时响起如雷般的掌声和欢快的呼声!

阿迦·萨德·可汗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培训结束了,但是新的道路刚刚开始。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珍贵的中国友谊!”

他动情地说:“China, We are brother!”
 
. .
Back
Top Bottom